English

首页

学院新闻

跨山河聆听德语,越时代讲述师说——李宛曼

2016-11-25 来源: 浏览量:

记者:沈明明

2016年10月15日,2016年“外教社杯”全国大学生德语微视频大赛的评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评选和斟酌,最终9499www威尼斯获得优秀组织奖,微视频《师说》获得三等奖,而视频作者——13级德专的李宛蔓获得了德语专业本科生组唯一的最佳口语奖。

片头童声齐颂“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庄重灵动的音乐响起,画面上遒劲方正的墨字氤氲散开,一股浓郁的中国风气息扑面而来。李宛蔓跨越了时代,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师说》娓娓道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被问及大四忙碌中参加比赛的初衷,李宛蔓说,自己平时参加的文娱类活动较多,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参加学术类竞赛。而德语微视频大赛,正中下怀,恰好满足将艺术文化与专业知识结合的特点,她也想要在新的领域拓宽一下自己的发展空间。

“做我想做的事情,不管我是大几。”李宛蔓坦言。所以即使是课业繁重,活动众多,她依旧抽大把的时间去准备比赛。即使最初的热情也曾遭遇到无情的打击,所幸每一步虽艰难迷茫,可也一步步明朗。“命途多舛”是李宛蔓对视频制作准备过程的评价。她感叹道:“本来想以孝道为主题,却担心不够出彩,也没有合适的思路。”就在她还在犹豫自己到底要做什么的时候,在奶奶的八十大寿寿宴上拍摄的一个小视频,燃起了李宛蔓思维的火花——老人已至耄耋之年,从教也有四十余年,学生在下面为她唱起生日祝歌。春风化雨情似海,桃李满园谢师恩,于是她决定讲述关于教育的中国故事,顺着尊师重道这条主线走下去。

选材确定之后,李宛蔓很兴奋,但她很快就犯了难。那段寿宴上临时拍摄的视频画质不够清晰,镜头也不够完美,但已经无法再进行补拍。加之手里的素材不够充实,拍摄设备简单和剪辑技术有限都让她很是苦恼。谈及剪辑,她长舒了一口气,“从零基础摸索剪辑教程,然后连续坐在电脑前十个小时一点点试着剪视频,自己能被自己的付出感动。”

赶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的视频,上交后由大赛组委会邀请的评委进行初选后顺利通过,由预赛进入决赛。在决赛过程中李宛蔓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来自德语专业本科生组的参赛作品数量尤其多,对手实力也相当强劲。但优秀的作品依然会在不断的比较中突破重围,绽放光彩。

桃花潭水深千尺

短短不到十分钟的视频,凝聚的是一个集体的心血。在选材过程中,李宛蔓便和身边的好友商议,即使存在分歧,但还是一如既往义无反顾地支持着她,剪辑过程中也相当负责任地提供帮助。她说,在瓶颈期时自己几近崩溃的边缘,感谢朋友没有放弃她,一直陪伴着她。

“我们家里人要么就是入镜,要么就是负责后勤保障,也有两边都参与的。”视频里有许多场景是在李宛蔓自己家中拍摄完成,家人的支持不可或缺。据李宛蔓表示,自己家中超过半数以上的人从事着和教育相关的工作,而拍摄《师说》,更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父母齐齐入镜,用实实在在的故事阐述着师道在这个小家庭中的传承,提升了视频的内涵底蕴。

李宛蔓的老师们在视频指导方面更是倾尽心血。由于视频制作时间紧张,外教BjörnPawlak先生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为李宛蔓校正视频中的德语演说稿。“当没有吃饭的我们俩窝在办公室一中午,两人肚子同时开始咕咕叫时,我们俩都尴尬地笑了。”李宛蔓带着难以抑制地笑意提起这个小插曲,语气里满是感动。徐琼星老师作为李宛曼的负责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尽自己所能使得《师说》视频更加完美。

“我想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我都感谢不过来了。真的谢谢一直以来悉心支持我的人们!”李宛蔓的感谢简朴而真挚。

长风破浪会有时

在比赛结果出来之前,李宛蔓也有些忐忑。可以说获得三等奖是意料之内的事,但最佳口语奖就完全是一个惊喜。她说:“在视频完成后,我有发给在海外留学的同学看,当时朋友夸我口语地道流利,还开玩笑地说要给我颁个最佳口语奖,我没太当真,没想到最后却成真。”

这大概是对于她学术方面极大的肯定,她称之为“在德语专业的道路上一个小小的里程碑式的进步”。正如她的指导老师徐琼星老师说:“她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注重综合素质的拓展,积极参加各项社团活动。这次获奖也是她多年来德语专业水平的全面体现。”李宛蔓本人也希望能够在跨文化领域更加深入,比如《师说》就很好地将自己擅长的舞蹈、表演和自己的德语口语结合起来,聆听德语讲述的中国故事。

李宛蔓的父亲对女儿很是满意:“这个比赛,对她而言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有趣的尝试,是一个寓学于乐,锻炼她各方面能力的宝贵经历。”李宛蔓说起自己的未来,她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德语方面更上一层楼。

朝闻道,夕死可矣

尊师重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然而现在中国教育的体制却饱受诟病。李宛蔓希望让世界都能够消除对于中国教育的成见,证明中国的教育不是权威的压制,而是在尊师重道的同时能够保持谦虚和好奇,学生和老师在知识方面地位是平辈而论的,话语权是平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一直都在真实地传承着。

李宛蔓截取的都是自己生活中真实的片段,奶奶在寿宴上对自己的一群孩子们连续说了三遍“谢谢各位同学,谢谢我的这么多小孩儿。”而李宛蔓也在自己实习教授德语的最后一天对自己的学生们用德语连续说了两遍感谢,最后一句换成了祝福万事如意,希望自己的同学们能够在德语的道路上开辟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她自己也说过文化真的起着对性格的塑造的巨大的作用,所以自己在这样多数人从事教育工作的家庭中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视频的最后,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母亲和宛蔓本人先是分别入镜,朗诵着孔子的箴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精神矍铄的老人,温润如玉的中年人和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的一家三代齐声说出“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传承千年的信条。这让世界听到了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积极性,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向世界传播来自中国的正能量,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解和理解当代中国。

师道,就这样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随着我们的血液流淌绵延,代代相传,汩汩不断。